反腐败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吗
作者信息:党力、杨瑞龙和杨继东,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文章来源: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7期的文章《反腐败与企业创新:基于政治关联的一个解释》。
过去几十年,中国政府一直力求提高国家创新水平,尤其是鼓励企业创新;但企业的创新水平却一直很低。高强度的创新激励政策并没有带来企业创新的迸发式增长,企业创新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停滞不前。中国企业面临创新低之谜,本文为中国企业创新低之谜提出一个制度因素的解释。
本文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生选择,中国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的原因在于企业缺少足够的创新激励。在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中,企业可以通过创新谋求发展,也可以通过寻求政治关联获得发展。当获取政治关联的收益较高或成本较低,企业就会主动谋求政治关联而减少创新投入。在腐败成本相对较低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与政府建立特殊的政治关联来获取利润,而不愿意通过创新获得发展,政治关联削弱了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这是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低的主要因素。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则有利于改变中国企业创新投入低的现状。这是因为政治关联在帮企业获得各种优惠和好处的同时也使企业时刻面临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政治关联使得企业和企业家的命运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官员的政治命运。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打击了官员对企业的包庇行为,威胁到中国传统政商关系的存续,切断了企业与政府官员之间的良好联系,提高了企业政治关联的风险,增强了企业创新的水平。根据上市公司数据显示,十八大反腐败之后,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明显增加,从2010年平均700多万元,增加到2013年平均1400多万,几乎翻了一番。
利于2010-2013年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创新和政治关联数据,本文检验了政治关联和反腐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中国,作为企业发展两种重要手段,寻求政治关联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相互替代的;反腐败增加了企业谋求政治关联的相对成本,进而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激励。在反腐败政策出台后,政治关联企业研发支出显著增加,反腐败促进了企业创新。同时在中国反腐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随着企业性质的不同而变化。对非国有企业而言,反腐败有着普遍的影响,反腐败提高了企业创新,且该效应随着企业的政治关联程度的增强而增大。而国有企业与生俱来就要很强的政治关联,反腐败的影响没有那么普遍,只会对高管为官员的国有企业创新有正的影响。采用省级层面的数据,又发现反腐败越强的省份,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越大。
本文的研究对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反腐政策的实行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必然依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然而,政治关联弱化了企业的创新激励。为了鼓励企业创新,政府必须通过下放经济资源管理权限,减少政府的行政审批权限,弱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源头上削弱企业追求政治关联的激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释放反腐败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推动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主体,与非国有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两者不平等竞争的地位,是国有企业过多追求政治关联的土壤。只有从根本上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偏袒行为,缩小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地位上差距,使两者公平竞争,才能进一步释放反腐败对于企业创新的刺激作用,尤其是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刺激作用。这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帮助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都有很大的意义。
作为中国十八大以来最鲜明的政策之一,反腐败对中国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如何客观地评价中国十八大以来这次反腐败的经济影响,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本文从企业创新角度为“反腐败有利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有利于我们客观地评价中国反腐败运动的经济影响,为中国从“运动反腐”到“制度反腐”的转变做出理论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