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第7期观点摘要

环境管制能否改善环境质量主要依赖于隐性经济

余长林1;高宏建2

(1.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2.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原文题目《环境管制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基于隐性经济的视角》

刊发期数《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7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环境不断恶化的压力。中国必须在达到生态环境承载门槛之前,及时提高环境管制强度。当前中国的环境管制对于减少环境污染是否有效?环境管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依赖于哪些因素?研究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理解环境管制对于降低中国环境污染的有效性,而且对于中国环境管制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宏观层面而言,环境管制对于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现存的制度框架。隐性经济(Hidden Economy)作为制度弱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带来环境污染的同时,可能会影响环境管制对于降低环境污染的政策效果。由于隐性经济的生产允许企业规避政府实施的环境规制政策,其存在增加了政府监管的难度,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环境管制的绩效,甚至可能使得环境管制不再有效。传统观点认为,如果忽略隐性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政府提高环境管制强度通过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行为降低了环境污染。但是,由于隐性经济的存在,对污染采取的环境管制越严格,反而可能提高了环境污染,这是因为环境管制通过隐性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是正向的。因此,为了研究环境管制对于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性,不能忽略隐性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现有对环境管制如何影响环境污染的研究往往忽略了隐性经济的存在及其影响。目前针对环境管制、隐性经济与中国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研究更是处于空白状态。为此,本文在考虑隐性经济存在的情况下,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环境管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如何依赖于隐性经济规模。在此基础上,运用1998-2012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环境管制强度、隐性经济规模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本文的基本结论如下:

理论研究表明,环境管制对环境污染存在两种相反的效应:一方面,环境管制通过减少官方经济活动降低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环境管制通过扩大隐性经济规模提高了环境污染。环境管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依赖于上述两种效应以哪一种效应为主导。计量结果表明,提高环境管制强度对中国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提高环境管制强度通过扩大隐性经济规模对中国环境污染的间接效应为正。总体而言,中国目前的环境管制不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隐性经济对中国的环境污染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环境管制强度越高,隐性经济对中国环境的负面影响也越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两点政策启示:

(1)制定合理的环境管制强度。本文建议:①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的污染性经济活动进行限制,通过提高环境管制强度刺激企业进行治污和生产技术创新,使企业达到实现污染治理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双重目的。②政府应当建立适宜的环境管制强度,注重对环境管制强度的动态调整。政府应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环境污染程度的现实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差异化的环境管制强度,在企业的可承受范围内注重滚动修订,及时将环境管制强度调整至合理水平政府应灵活运用环境标准、排污费、污染许可证、环境税等多种环境管制手段,将“控制型”环境管制与“市场激励型”环境管制进行有效结合,增加环境管制工具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保证能够赋予企业一定的减排灵活空间激励企业寻求更先进的技术降低污染排放

(2)加强对隐性经济的统计、监测和管理,合理控制隐性经济规模。本文建议:①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隐性经济的监督和管理,降低污染密集型隐性经济部门比例,合理控制隐性经济规模。②政府应当制定合理有效的税收政策使隐性经济活动逐步“显性化”,同时辅之以科学有效的核算制度统计和监测隐性经济的规模和结构。政府应当建立行之有效的惠及隐性经济部门的污染减排奖惩制度,同时鼓励隐性经济部门同行之间相互监督以避免企业将官方经济活动转入隐性经济活动,进而达到降低隐性经济活动对中国环境的负面影响的目的。


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版权所有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480X    国内统一刊号:CN11-3536/F    国内邮发代号:82-143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

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