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第6期观点摘要

 

平台增长双元模型: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成长战略

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刘江鹏

原文为《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6期,“企业成长的双元模型:平台增长及其内在机理”

 

小米公司“粉丝社区的构建及各种应用软件的大力推广,奇虎360公司“杀毒软件”的免费使用,背后都有贴近用户、嵌入消费者生活方式、挖掘市场需求,形成需求面控制的战略意图。这些互联网企业,凭借在需求面构建平台,跨界经营,最终获得了在整个供应链中的话语权。然而,华为则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手机芯片,通过技术创新来获得竞争优势。互联网经济时代,面对各不相同的企业行为,是否可能存在相类似或同构型的企业成长逻辑呢?由此本文试图剖析平台增长的黑箱现象,构建能够覆盖更多企业实践的分析框架和理论解释,即“双元模型”理论,以期为企业实现平台化网络成长提供战略借鉴。

所谓双元模型是指在产业价值链中,由平台、供给面、需求面共同构成的价值创造体系。在该体系中,企业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平台,能够实现从供给面到需求面、或从需求面到供给面的双元成长方式。双元模型涵盖了供给面创造价值、需求面创造价值的两种经营思想。实践中,企业实施平台增长战略,其根本原因是平台能够产生超额经济租金,即“连接红利”。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大型企业、中介组织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平台属性。而互联网经济时代,无论是在需求面、还是在供给面,价值链的设计、制造、营销、运营各个区段都可以出现不同的平台形式。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平台不断演化为技术标准、独特资源,或具体产品/服务非企业形式。当然,这些客观载体之所以能够成为平台,主要原因是嵌入其内的界面规则、以及通过平台连接起来的交易关系。

双元模型包括供给面平台增长、需求面平台增长和混合式平台增长三种基本类型。在产业价值链中,伴随着市场趋向成熟,竞争优势企业最终会走向混合式平台增长的模式。至于企业选择双元模型中的哪种具体的价值创造路径,这和企业价值主张以及战略选择时机紧密相关。如果小米公司不是在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转换之时,切入市场、很有可能会形成相反的局面。小米公司的成长方式,终将随着市场竞争的发展,从优势条件,变成资格条件。在模块化程度高的手机、计算机或者是边际成本极低的软件等行业中,这些互联网企业占尽先机。但是无论在什么样的市场中,供给面资源、需求面的市场需求和经营主体(包括企业、社群组织、消费者个体)的动态能力都是其成长的根本因素。价值创造始终是企业发展的主旋律,而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则是其两大基本途径。并且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互相影响、互为补充,两者在特定商业生态系统中通过非线性关联和价值协同创造价值。在实践中,平台能够产生连接红利,其主要原因是创新和大规模商业化,能够被平台最大限度的激活、放大。伴随平台的演变发展,平台的知识属性和物质属性会逐渐分离,其中知识属性较强的隐性平台更具有战略隐蔽性和有效性。在超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有效平台一旦形成就会具有较强的排他性,那些具有强大动态能力的经营主体,甚至可以在价值链的各个区段同时构建平台,凭借一体化平台增长战略获得垄断地位。

互联网经济时代,强调消费者主权,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强调企业主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两者日益呈现出了互补而不是替代的关系,即“互联网 ”的关系。未来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都将成为一个历史概念,因为没有哪个传统企业可以脱离互联网而孤立的发展。在模块化程度较高的产业中,企业之间比较容易形成大规模协作。但是面临日益动荡的市场环境,在模块化程度较低的生产领域中,中国传统企业也应该有平台化战略思考。例如格力等处于供给面的传统制造企业可以凭借比较优势,在制造区段围绕生产能力、大数据技术构建平台,其中由生产能力构建的平台可以将材料供给、设备维护、工艺设计、模具制造等相关利益者聚集起来,在产业内实现价值协同;同时也可以利用生产能力、大数据技术构建组合式平台,建设大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提供物流服务、工艺设计咨询,甚至是原材料电子商务、金融贷款等业务实施跨界平台增长的战略,以此来突破制造业低端锁定的困境。华为则可以凭借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加强“海思”芯片的研发,通过技术创新获得制定技术标准的话语权,进而将芯片的使用范围从手机向智能电器、物联网等领域扩散,最终形成以芯片为平台、实现跨界平台增长的战略格局。

平台增长战略是企业网络化成长的重要方式,其商业逻辑强调企业依托动态能力,促使企业在价值创造和价值专属这两类价值活动中实现动态均衡,并且伴随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调整,以及平台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展,来促使这种动态均衡获得螺旋式上升。在这一过程中,商业生态系统基本限定了企业经营的战略范围,平台规模及其质量决定了企业价值创造的规模,价值专属特性明确了企业在价值分配中的比重,而动态能力则是上述三者协调发展的根本力量。

 

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版权所有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480X    国内统一刊号:CN11-3536/F    国内邮发代号:82-143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

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