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标准规制动态影响与区域性差异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 韩 超,胡浩然
原文题目为《清洁生产标准规制如何动态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剔除其他政策干扰的准自然实验分析》,刊发于《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5期。
目前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代价约占GDP 的8%-15%,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节能减排压力。严格的环境规制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选择,2006-2007年集中实施的清洁生产标准是一系列环境规制政策中的一种。然而,短期内集中实施清洁生产标准规制,政策制定者不得不考虑其对产业发展的综合影响以及该影响的动态边际变化。清洁生产标准规制实现了规制工具由末端治理向清洁生产转变,有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对于节能减排与产业TFP(使用OP半参数法估算)将产生影响。现有研究使用的代理变量均存在代理变量与考察指标间的内生性问题。同时,现有研究并未获得良好的工具变量来处理内生性问题,实证估计结果有偏且不一致。为此,本文依托准自然实验来剔除其他政策因素对于研究其动态边际影响的干扰。
TFP的增长体现了技术进步、组织效率提升、资源配置优化、生产规模变动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化,但产生这一变化的因素可能不仅有规制政策,还有引进外资、产业集聚,等等。规制对TFP的影响可以分解为累积学习效应与挤出效应:挤出效应不仅包含规制遵从所增加的人员、设备安装与维护费用,还包含规制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成本。累积学习效应产生于规制的信号机制与倒逼机制。规制对TFP的净影响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叠加结果。挤出效应跟规制施加给企业的劳动与设备成本有关,累积学习效应除与规制工具选择、设计以及政策实施有关以外,还与市场对规制政策的供求关系、创新风险有关。该文将影响累积学习效应的相关因素提炼为市场需求、创新能力、TFP禀赋以及其他经济发展因素等。
该文通过PSM解决了样本组选择问题,进而通过DID估计发现,如果仅比较平均处理效应而不考虑动态边际影响,清洁生产标准规制对产业影响的净效应就是降低了TFP水平,表明产业实施标准规制后,从平均意义上说,规制影响依然处于U型曲线的左侧区域。规制实施必然给产业发展带来挤出效应,其净效应取决于累积学习效应的发生机制。平均处理效应表明,清洁生产标准规制制定并实施后,在经济与制度环境相互作用下,平均的累积学习效应仍未超过平均的挤出效应。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结论可能具有误导性,不能回答关于累积学习效应与挤出效应影响变动趋势的疑问。进一步考虑动态边际影响后,清洁生产标准规制的边际影响递增,呈现J型特征。需要说明的是,规制影响的J型特征并未违反U型假设,U型假设是对环境规制影响绝对变化趋势的描述,J型特征则是对规制的边际影响的概括。从图形上看,U型假设体现为绝对曲线,J型特征体现的是斜率变化趋势且是斜率曲线的一部分。J型特征表明,累积学习效应逐渐变大,比挤出效应增加更快;同时间接说明,挤出效应并未随着规制实施而急剧增加,呈现一次性总量特征。估计结果说明,清洁生产标准规制具有累积学习效应得以迅速发挥的政策特征,清洁生产标准规制的设计与实施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要求。
考虑到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全国层面得到的动态边际影响的J型特征是否在各个区域依然成立呢?为此,该文还设置东中西部虚拟变量,分别估计动态边际影响。研究发现无论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规制的动态边际影响趋势均与全国层面的结论类似,再次佐证了J型特征结论,强化了清洁生产标准规制挤出效应的一次性总量特征的判断,同时其累积学习效应是立即显现的,再次表明清洁生产标准规制具备设计良好的规制工具的特征。比较区域间影响差异发现,规制实施样本期内,东部地区的边际影响在规制实施初期略低于中部,但高于西部地区,其累积学习效应超过挤出效应的时间点也最迟,西部最早出现拐点。将中部与西部地区比较发现,规制实施前期,中部地区的边际影响弱于西部地区,其达到拐点的时间也迟于西部地区。但随着规制的深入实施,中部地区的边际影响逐渐增强并在后期显著强于西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虽然达到拐点时点迟于西部地区,但其边际影响比较稳定并后期与西部地区持平并有超过西部地区的趋势。通过改变实验始点与重新分组等系列检验表明,以上结论是稳健存在的。
基于以上发现,该文认为清洁生产标准规制更能体现规制的信号机制与倒逼机制,符合良好设计的规制政策特征。该文建议:(1)通过实施补贴政策与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加快清洁生产标准规制的实施。(2)结合区域发展特征,优化调整清洁生产标准规制,实施区域差别化规制政策:东部地区可以将预期的规制与市场型规制工具有效结合,推动其持续加强清洁生产工作;西部地区应该全面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夯实资本禀赋,加大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提高;中部地区是未来清洁生产标准规制政策全面推行的重点区域,可以将清洁生产标准规制的一系列政策在中部地区实现全方面覆盖。(3)未来应该在规制政策优化设计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两方面为实现节能减排与产业转型创造条件。